TAGBAR
中文(繁體)
時事評論
所有
類別
經濟
房屋土地
交通運輸
政制發展及管治
社會福利
醫療服務
教育
環保及保育
科技及創新
區域合作
國際透視
體育及文化藝術
所有
時間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科技及創新
香港須厚植人才沃土
葉欣翹同學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因疫情以及其他地區日益進取的人才引進政策等因素,香港面臨着較大幅度的人才外流,而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時提及政府將就「搶企業」及「搶人才」推出不同策略,希望以此強化香港的競爭力,填補人才流失空缺。為應對人才流失的重大挑戰,特區政府須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制訂全面及有針對性的政策,以改善香港居住成本吸引力低的劣勢,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就業。

居住成本吸引力低

改善人才引進效率必須對症下藥,而不能籠統以「搶人才」盲目出招。事實上,香港在人才儲備中呈進步趨勢,但在人才吸引力上則節節下跌。除發展機遇,生活成本也是影響人才聚集的重要因素。根據世界人才排行榜的研究報告指出,在64個納入排名的地區,香港的居住成本吸引力位列第61位,生活質素則排名在第36位,是造成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因素。而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最新公布的數據,香港生活成本指數高達79.94分,在全球138個國家或地區中排第16位,亞洲地區中排名第5位。生活成本高會令生活質素下降,降低人才來港的意欲。另旅居海外人士網站InterNations最新有關外籍專才最滿意生活及工作城市的調查結果中,香港在50個城市中排名尾五,亞洲地區排名最低,報告亦指出近九成受訪者認為香港的房屋價格難以負擔。以房價論,疫情下,香港的樓價繼續貴絕全球,據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榜首,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高達23.2倍,即相當於不吃不喝23.2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根據香港美聯物業數據顯示,11月全港平均呎價為14948港元,其中港島均價每呎20572港元、九龍每呎14525港元、新界每呎12663港元。對比外籍專才最滿意生活及工作城市首10位之一的新加坡,其私人樓宇平均呎價9521港元。香港的高房價令居住成本及環境質素下降,不利於人才留港。

加大人才補貼力度

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為引進人才所制定的政策包括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如研究在科學園附近建造新一座「創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並增加規劃彈性,提供可容納更多創科人才的住宿空間,配合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對比被移民潮席捲的香港,新加坡和深圳則吸納了大量海外人才。新加坡政府開展了「外來人才居住計劃」,對新加坡永久居民、就業准證持有者和半熟練工人提供臨時性住所,且價格在700至1400新加坡元,可以供一家人居住。深圳市政府亦推出「青年人才共有房計劃」,青年人才與企業共有產權,3年後可相互回購。3年後若房價出現上漲,青年人才可選擇向企業按照原價購買剩下的一半產權,搭上資產上漲的「順風車」。反之企業將向青年人才按原價回購一半產權,確保青年人才置業無憂,安居樂業。由此可見,香港的「搶人才」政策與新加坡、深圳相比,未能顯現優勢。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應關注人才的生活條件,學習新加坡和深圳提升安置地的生活條件來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設立適當的補償機制,加大對人才的補貼力度,如:建立人才公寓,給予資金補貼和獎金福利等,才能厚植人才沃土,持續提升本港的競爭力。

《格言聯璧》有言「人身之所重者元氣,國家之所重者人才」,可見人才對國家、社會蓬勃發展的重要性。人才就好比一潭清泉中的源頭活水,為確保香港未來的發展可以行穩致遠,特區政府需提高危機意識,護好這「源頭活水」,充分利用香港的各項優勢,並落實各項措施以填補香港居住成本吸引力低這短板,厚植人才的沃土,以吸引更多人才在香港扎根,為推動香港發展貢獻一分力。筆者期望特區政府可以更積極作為,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於2022年12月13日在香港商報上刊登。